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资讯 > 商务要闻

实施8项营商环境改革,中国在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排名上升15位
开放助中国营商环境排名两连升

发布日期:2019-10-28 18:02 [ ] 浏览次数:

10月24日,世界银行发布《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报告》指出,在截止到2019年5月1日的12个月里,中国共实施了创纪录的8项营商环境改革,在满分100分的情况下得到77.9分,在全球营商便利度中排名第31位,比去年上升15位,为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发布以来取得的最好名次。

受访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成绩的取得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持续深化市场体制机制改革密切相关。后期,随着《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等红利不断释放,中国将进入以法治化手段打造全球营商环境高地的新阶段,届时将有更多外资企业来华兴业,中国也将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努力得到认可

“排名提升并不意外,因为自2017年起中国就开始对标国际水平优化营商环境,世行营商环境指标正是重要参照之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向东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道。

中国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在《报告》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营商环境主要考察的190个经济体的10项指标中(包括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中国连续第二年跻身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十大经济体。

《报告》称,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经济体营商便利度改革步伐整体放慢的背景下,中国仍在一年时间里完成了创纪录的8项营商环境改革,是改善项目第二多的经济体之一,在满分100分的情况下得到77.9分,并在总排名中继续大幅提升--由去年的第46位上升至第31位,居东亚太平洋地区第7位,仅次于日本。“结果表明,中国为改善中小企业营商环境作出了巨大努力,保持了积极的改革步伐,在多项营商环境指标上取得了令人赞许的进步。”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芮泽说。

指标显著改善

具体指标方面,《报告》特别提出,中国显著优化施工许可证办理流程,提升了在该指标的全球排名。目前在中国办理施工许可证耗时111天,中国在该指标的质量指数上得到15分的满分,高于东亚地区132天和9.4分的平均水平。

在加强少数投资者保护机制方面,中国的全球排名上升至第28位,高于地区平均排名第99位和经合组织高收入经济体平均排名第46位的水平。

在执行合同效率方面,中国表现名列前茅,境内企业家解决商业纠纷平均耗时496天,费用为索赔金额的16.2%,均高于地区平均水平。《报告》认为,这得益于司法行政质量的提升,目前中国这一指标得到17分,全球排名第一。

电力获得方面,中国在去年改革基础上排名跃升至全球第12位,显著好于同地区其他经济体。

除此之外,《报告》认为,中国在以下五个方面的改革也值得肯定:在北京开办公司已完全实行商业登记一站式服务;简化对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许可证要求,缩短供排水接入时间;对小企业实施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纳税实现电子申报和支付;海关管理优化,货物提前申报,港口基础设施有所升级,进出口程序更简化;通过规定破产程序启动后的债权优先规则和提升债权人在破产程序中的参与程度,提高办理破产的便利度。

开放助力排名提升

这并不是中国全球营商环境排名的首次提升。在《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世界银行将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第78位提升至第46位。

从第78位到第46位,再到第31位,在刘向东看来,中国营商环境排名“两连升”的背后,是国际市场对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态度、成效和进步的高度认可。他表示,在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营商环境成为各国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好的营商环境能够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进而更多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近年来中国优化营商环境举措颇有成效,包括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几乎每次都是由国务院亲自部署,上行下效,诚意满满”。

中国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切实吸引了外资加速涌入。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871家,实际使用外资6832.1亿元,同比增长6.5%。

当然,中国为改善营商环境所做的努力远不止这些,也不会到此为止。10月23日,国务院公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对此,刘向东表示,这是中国首次以法规的形式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支撑,标志着中国将迈入以法治化手段打造全球营商环境新高地的新阶段。随着地方优化营商环境有法可依,中国的营商环境也将日益完善。

来源:市商务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