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管理 > 利用外资

中韩建筑服务业将加快交流

发布日期:2015-06-10 09:05 [ ] 浏览次数:

如果说中韩自贸协定在服贸领域有哪方面是相互开放,同时解决互相问题的,那就是建筑服务领域了。“据我所知,中国企业此前就在韩国开展过相关业务。在承包工程方面中国在全球都有一定的优势,所以我们并不担心对韩国开放这一领域。”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钢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底气十足。事实也确实如此,据承包工程商会提供的数据,2014年我国承包工程企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在当年的ENR250强榜单中,我国上榜企业62家,比上年增加7家;企业平均营业额达12.74亿美元,同比增长4.34%。

 

切实解决双方企业诉求

 

自贸协定中,中方解决了韩国在建筑领域的相关利益关注,韩国建筑企业今后在中国申请建筑企业资质时将更为便利。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设立的韩国建筑企业可以承揽位于上海市的中外联合建设项目。据业内人士透露,中国主要解决了韩国建筑企业在中方开展业务时在认证和业务范围上的问题。此前,韩国建筑企业并不具备中国国内对建筑企业的资质认证,因此进入中国市场的较少;此次在企业资质上的放宽,无疑为韩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更为宽广和顺畅的通道。而在上海,若干年后,越来越多的市民将会看到由韩国设计师和建筑团队承建的作品。

反观韩方,则在减少中国企业经营成本方面作出了让步。协定中承诺中国的建筑企业不用在韩国设立办事处,即可签订建筑合同提供服务。作为总包方获得建筑合同后,也不用必须将业务分包给韩国企业。据了解,此前中国较大的建筑承建企业要承揽韩国项目,首先需要在韩国设立办事处,随后才有资格参与竞标,如果竞标未果,办事处的日常开销将入不敷出;即使竞标成功,也必须将部分业务分包给韩国企业去消化,利润相当有限。正因为这样,中国企业即便拥有一定的成本和技术优势,也鲜有在韩国大展拳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承包工程企业在韩新签合同额2.9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93亿美元,与在全球完成营业额1421.1亿美元相比几乎可以忽略。

随着自贸协定的签署,双方建筑产业的交流将更为紧密,双方企业开展业务的便利程度将越来越高和意愿也将增强。

 

自然人移动促建筑服务向高端发展

 

建筑业是人力资源密集型产业,也是我国当前的优势领域。随着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开发计划的实施,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带动的建筑服务和劳务输出服务的快速增长是可以期待的,建筑服务的贸易顺差还将进一步增长。2014年建筑服务增长近40%,贸易顺差1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亿美元。

然而建筑服务业的开放和发展,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据相关人士介绍,考虑到这一点,中韩自贸协定对自然人移动作出了些许改变,重点就双方共同关注的签证便利化和投资促进作出了对等的优惠安排,为便利两国人员流动,密切两国经济融合,促进双向贸易和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

协定规定,对商务人员临时入境,双方允许在首次合法入境且无不良记录离境后,即可申请一年多次往返签证,每次停留时间为30天;对公司内部流动人员和投资者,韩国公民在我国办理就业证、外国专家证和居留证件时即可获得两年有效期,并在办理延期时给予加速审批。我国公民在韩国办理外国人登陆证时享受同等待遇。这是我国首次在自贸协定中对此作出承诺;对与投资相关的人员,两国政府主管部门将作出特殊安排,便利人员往来。

考虑到建筑企业项目的周期和工作方式,这种对公司内部流动人员和投资者的两年期限签证安排简直可以说是量身定制。也就是说,随着双方高端人才的流动更为畅通,建筑业的交流将更加深入。“建筑服务不仅仅是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了,未来发展更快,更具竞争力的应该是建筑设计这一块。”李钢如是说。(局外资处)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