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春光明媚,江苏迎来人间最美的四月天。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业形势不断向好、各类消费促进措施接连出台的影响下,全省各大商超、购物中心、住宿餐饮、商业街消费气氛开始逐渐复苏,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主要生活必需品货源充足,商品品类丰富。据省商务厅对全省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的监测和初步统计,清明期间(4月4日至4月6日),全省消费品市场累计实现销售额约28.9亿元,销售额恢复至去年同期的73%。全省消费品市场环比改善,同比还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一、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回补
按照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总体要求,全省商务部门主动作为,发放消费券,帮助企业恢复经营,积极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提振消费市场。省商务厅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关于支持全省商贸服务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影响 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积极帮助商贸服务企业纾困解难。配合有关部门起草《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的若干举措》,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和企业推出消费券、购物券,促进消费人气回升。在近两个月的市场沉寂后,消费券唤醒了市场‘买买买’的消费热情。南京市采用多批次网上摇号方式公开发放电子消费券3.21亿元。南通市首批餐饮消费券仅4月4日当日就消费6400笔,笔均消费250元,带动消费160万元。苏宁易购发放总价值5亿元全民消费券,涵盖家电、手机电脑等商品。聚焦夜间经济,苏州市打造“姑苏八点半”夜经济品牌。省餐饮协会、省酒类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积极开展消费促进活动,倡导诚信经营,加快市场复苏。省商务厅筹划老字号进校园进社区进景点活动,更好满足品质消费需求。
二、消费品市场回暖向好
一是餐饮消费逐步回暖。清明小长假,全省各餐饮单位在落实卫生防护指南的基础上,逐步取消座位限制,客流量快速上升,尤其火锅、烧烤等餐饮类型深受广大年轻消费者青睐,各大综合体内餐饮也出现了久违的排队取号场面。镇江市第十七届“中国扬中河豚文化节”改为“云端办节、线上体验”模式,许多河豚特色餐馆每日线上销售河豚50-60条,最多的一天达到160条。南通市监测的56家重点餐饮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1123.14万元,恢复到去年同期的71%。二是百货业呈复苏迹象。清明小长假,南京市金鹰世界销售额同比增长13.65%。无锡市监测的13家重点百货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1.5亿元,客流量恢复至疫情前的70%。徐州市监测的47家重点商贸企业共实现销售额3.06亿元,比节前约增长二倍,恢复到去年同期的93%。三是超市销售稳中有升。清明小长假,超市零食、饮料、水果、生鲜等商品颇受欢迎。各大超市也适时开展了各类促销活动,抢抓客源。扬州市重点监测的41家大型超市累计实现销售额4230万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沭阳县监测的2家重点超市累计实现销售额405.5万元,同比增长8.4%。泰兴市监测的5家重点超市累计实现销售额417.9万元,同比增长11.5%。四是网络消费备受青睐。清明小长假,昆山市“昆味到”商城、叮咚买菜等线上生鲜平台销售额同比增长14.2%。
三、休闲旅游消费开始启动
清明小长假,全省休闲旅游消费正式按下“重启”键。假日三天天气宜人、景区开放,市民逐渐走出家门,外出踏青游玩。受疫情影响,群众更加珍爱生命、关注健康,近郊游、周边游十分火爆。清明小长假首日,苏州市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入园游客达8000余人,对比3月高峰时段,客流翻了两倍多。4月5日,扬州市瘦西湖入园人数达3.5万人次,创今年恢复开园以来的单日入园新高。南京市老门东城墙下古色古香的文创市集吸引了很多游客“打卡”,手工风筝、细工簪花、草编、香包、团扇成了汉服爱好者的“购物天堂”。
四、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各级商务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要求,根据防控新形势、新要求,认真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措施,在保障生活物资供应的同时,积极做好“一促两稳”,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正常。坚持开展日报制度,确保节日期间粮、油、肉、菜、禽、蛋、奶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从市场价格情况看,蔬菜价格稳中有升,重点监测的11种蔬菜价格“5升3平3降”,青菜、萝卜价格涨幅居前。猪肉价格延续跌势,精瘦猪肉、去骨后腿肉、肋条肉等主要品种零售价格与节前相比小幅下跌。速食品价格以稳为主,盒装内酯豆腐、袋装速冻水饺零售价格环比持平。清明期间,我省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足,供应有序,未发生突发事件。